记上外第四届校长读书奖决赛
发布时间: 2012-05-30 浏览次数: 347

5月22日晚六点,伴随着曹德明校长入场时观众热烈的掌声,新一届的校长读书奖决赛在教育会堂第一报告厅拉开了帷幕。

本次决赛现场的嘉宾以及顾问团老师可谓“群星熠熠”。不仅曹校长亲临现场,顾问团权威评审坐镇出席,更有市团委的老师莅临观摩。

一开始主持人用生动的语言配合PPT的展示向我们介绍了第四届校长读书奖的情况,历时6个月,从“新生书架”到“耕读园”,再到“校长读书奖”,“文化方舟”已然在我校扬帆起航。

而后,顾问团代表,资历深厚的胡正豪教授为我们讲述了他参加读书奖这几年的感受和对以后的企盼。胡老师指出当代大学生不仅是文化的消费者,更应该是创造者、开拓者。而现在我校同学博览群书,靠着求知欲和创造力更新观念,开拓新的学术领域。向老师们展示了文化与学术领域的真正价值,令人欣慰。

接下来进行的是校长读书奖的决赛阶段,三位闯进决赛的选手分别有七分钟的PPT展示时间和八分钟的答辩时间。来自英语学院的10级选手陈砚青以一篇《对中国传统文化式微现象的再认识》开场,阐述了当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困境和困境产生的原因,随后赵鸣岐老师一针见血的点评则更让观众眼前一亮,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独到而精辟的分析,加之对于题目的理解,从立意出发反观论文,让人受益匪浅,同学们更以热烈的掌声献给博学的老师;随后是俄院11级的段博颖同学,演讲题目是《致张之洞先生书》,段博颖从命题出发,酣畅淋漓的抒发了对于传统文化重铸的呼吁,借以灵动的书信体的形式,又使论文行文更为自然,内容更为洒脱,言语飘逸却紧扣主题。展示之后,张耿老师针对论文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的看法,提问选手,现在的社会制度、经济制度与张之洞时期不一样,传统文化思想体系与市场经济制度是否匹配?但选手灵机应变的举例回答显然是博得张老师的满意,最终圆满收场;最后一位选手是11级德语系的马格格同学,她的《传统文化及其发展方向》得到了许多老师的认可,在提问环节,汪小玲老师点评其文章,脉络清晰,文理汇通,实为不可多得,但同时也指出了其在引入概念上的一些小偏误,选手虚心受教。

选手展示完之后,由上届铜奖得主符梦醒为大家分享了她自己的心路历程。从一开始看到选题时候的望而却步,到最终斩获读书奖铜奖,在参赛的这几个月中,她学到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无论在学术规范还是在学术深度上,都受益匪浅。她还为我们分享了一则有关顾问团老师的有趣的故事,表达了对于顾问团老师由衷的谢意。与此同时,顾问团出场讨论并决定了本次校长读书奖的金、银、铜奖,并由曹德明校长宣布、颁奖。她们是:金奖陈砚青,银奖马格格,铜奖段博颖。

在公布结果之前,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副书记,上海市青年联合会主席钟晓敏老师,也为大赛讲话。她从思想性、学术性和社会性三方面出发,分析上外作为外语院校的特色,阐述了文化方舟体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到的积极性的作用。最后也预祝比赛越办越好。

临近尾声,曹德明校长发表演讲,他首先感谢学校图书馆、团委学生会的老师和同学们邀请自己参加这个活动,并且祝贺已经获得“国家校园文化建设二等奖”的校长读书奖越办越好。同时,曹校长说出了一些自己的心声:通过观看校长读书奖的比赛他认为同学们读书读得已经很好,而且选手的胸有成竹也让校长更加肯定了同学们的能力;而对于“读书”,曹校长表明,在当今科技快速发展的社会,虽然网络给予大量信息,但知识的深度明显不够,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提高综合能力,可以更稳妥的应对各种事务。

第四届校长读书奖结束的最后,曹校长表达了自己的心愿:希望校长读书奖能够更好地继续下去;希望通过“读书奖”形成上外自己的“学贯中外”的学术氛围;希望同学们能够“以书会友”,把读书养成一种习惯。

赛后,选手也积极的和顾问团老师进行了交流,老师点评道:这些论文在没有经过严格学术训练的前提下,能够通过自学掌握学术研究的基本路径,很值得肯定。而且写作的同学显然也看过很多书,旁征博引,文采飞扬,也很值得鼓励。可见校长读书奖确实起到了提升学术氛围的作用,让人欣慰。(王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