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校长读书奖决出金银铜奖
发布时间: 2012-05-31 浏览次数: 188

5月22日,第四届“校长读书奖”决赛隆重举行。经过紧张角逐,翻译专业的大二女生陈砚青获得冠军。曹德明校长为选手颁奖并致辞鼓励,团市委副书记、市青联主席钟晓敏莅临现场并讲话。

经过近一年的筹备和6个月的角逐,最终有三位选手经过“校长读书奖”专家评审团的层层选拔和“挑剔”培训进入决赛:分别是10级翻译专业的陈砚青、11级俄语专业的段博颖与11级德语专业的马格格。此次决赛,将通过他们7分钟的陈述和8分钟的答辩,接受现场十多位本校资深教授和优秀青年教师的投票最终决定前三名得主。同往届大赛一样,本次读书奖仍然选择了话题命题的形式,鼓励学生以“文、史、哲”话题为选择,通过大量阅读和融会贯通,结合读书笔记行文就某一具体问题进行阐述,进而考察选手阅读的知识面、对于知识整理的综合能力、遣词造句的精准与观点论证的完满。

一开场,陈砚青以《对中国传统文化式微现象的再认识》为题,阐述了当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困境及其产生原因,这一话题为本次大赛以“传统文化”之现代化为母题的竞赛亮出了第一个鲜明观点。随后专家评审之一赵鸣岐老师以一针见血的点评让观众眼前一亮,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独到而精辟的分析,加之对于题目理解的阐述,提出从立意出发反观论文,不单让观众更好地理解了选手的文章,还在简短时间内为大家讲述了一堂丰富的传统文化认识课。

随后段博颖同学的演讲题目是《致张之洞先生书》,她从命题出发,酣畅淋漓地抒发了对于传统文化重铸的呼吁,借以灵动的书信体的形式,又使行文更为自然,内容更为洒脱,言语飘逸却紧扣主题。展示之后,张耿老师针对论文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提问选手,现在的社会制度、经济制度与张之洞时期不一样,传统文化思想体系与市场经济制度是否匹配?但选手灵机应变的举例回答得到了老师较为满意的回应,也为大家思考话题提供了新的素材。

第三位选手马格格,以《传统文化及其发展方向》得到了在座老师的认可。提问环节中,汪小玲老师点评其文章脉络清晰,文理汇通,实为不可多得,但同时也指出了其在引入概念上的一些小偏误。面对评审专家先期对于通读论文之后,观察阐述时所寻找出的问题,选手表示虚心受教,也使在场同学接受了一次从撰文、修改、评议到阐述的过程体验。

最终经过评委专家离场评议和不记名投票,陈砚青获得第四届“校长读书奖”金奖,马格格获得银奖,段博颖获得铜奖。曹德明校长为她们颁奖并合影留念。

曹校长随后发表了感情充沛的讲话。他首先回顾了校长读书奖走过的路程,感谢图书馆、校团委等机构为丰富校长读书奖形式,切实提高学校读书氛围、营造良好人文环境所做出的辛勤努力;特别感谢几年来,许多校长读书奖专家评审团老师放弃休息时间,不计报酬,字斟句酌地为参赛学生甄选论文,提供培训,加以修改并精心指导,在额定工作量外把学生放在心中,致力于为学校培养“学术苗子”,形成了良好的跨院系、跨专业的师生互动,丰富了学生视野,带动了学生的长远发展,也在当前学校大力鼓励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的情况下,提供了示范和案例。

随后曹校长讲述了读书对于学生全面成长,建立完整知识储备体系,丰富人文精神,培养国际视野的重要意义。他以法国前总理、参议长拉法兰先生和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博士近期到校访问期间与学生的互动为例,高度表扬我校学生在现场提问和交流过程中体现出的知识丰富、幽默大度、彬彬有礼、眼界开阔的形象,并以教师代表的身份认为这是“为师者最大的欣慰”。曹校长认为这既是学校老师精心教学,注重本科教育质量的结果,也是同学博览群书,学以致用的必然成果。他说,通过观看整场校长读书奖的比赛,一些同学已经深入到书本阅读和深度思考之中,值得肯定与更多鼓励。对于“读书”,曹校长表明,在当今科技快速发展的社会,虽然网络能给予大量信息,但知识的深度明显不够,希望通过“读书”,同学们可以更全面地提高综合能力,从而更稳妥地应对各种事务。

曹校长还表达了自己的心愿:希望校长读书奖更好延续;希望各院系在条件允许情况下也开展以院系为单位,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或“校长读书奖”预选活动;希望通过“读书奖”形成上外“学贯中外”的学术追求氛围;希望同学们能够“以书会友”,把读书真正培养成一种习惯。

团市委副书记、市青联主席钟晓敏也应邀为大赛讲话。她说,上外作为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学校,学生能够就传统文化问题津津乐道并提出鲜明观点,体现了上外全面育人的教学思想。而大一、大二学生博览群书侃侃而谈的现场表现,也让她既认识到教育背景的深刻影响也看到学校学风的重要作用。她从思想性、学术性和社会性三方面着手,积极评价了选手的水平,并就选手撰文、教师培养和校长鼓励在学生读书习惯培育中的作用进行了肯定。此外,她还指出,“校长读书奖”作为一个形式高雅和具有生命力的校园文化项目,是共青团组织服务学校大局和核心业务,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抓手,值得长期坚持并希望大赛越办越好。

我校校长读书奖创办于2008年,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全校师生的关心、参与,至今已经发展成为融学生读书、教师导读、大师评读、大赛评议等多位一体的“文化方舟”系列活动,成为开展校园阅读活动的重要抓手。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可以通过“新生书架”获得本校教师精心挑选的阅读篇目,随后通过“耕读园”和“文化沙龙”可以获得本校教师对于书本阅读的导读,最终通过“校长读书奖”通过学生撰文,教师评阅、修改、培训的过程,将学生的阅读化为自身内心的理解和综合,进而为进入学术殿堂做好储备。项目设立以来已经取得较好品牌效应,一批爱读书、会读书的“学术苗子”找到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已有多位获奖者通过校长读书奖,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方向,申请到国内外知名高校或本校直研考博,进行深造,一些选手已经开始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该项目也曾获得“全国优秀校园文化项目”二等奖的荣誉。

读书奖也吸引了一批教师和学生更好地互动,特别是为松江新校区的特色校园文化孕育提供了重要推动。在场的评委都对校长读书奖的未来发展寄予了更深期待。评委代表胡正豪教授在决赛现场讲述了他参加读书奖这几年的感受和对以后的企盼。他提出当代大学生不仅是文化的消费者,更应该是创造者、开拓者,而现在我校同学博览群书,靠着求知欲和创造力更新观念,向老师们展示了文化与学术领域的真正价值,令人欣慰。

曾两次参赛进入决赛,分获校长读书奖铜奖和银奖的符梦醒则为大家分享了心路历程:从一开始看到选题时候的望而却步,到最终斩获前三,在参赛的这几个月中,她学到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无论在学术规范还是在学术深度上,老师们的细致耐心讲解和“一对一”的指导,都使她受益匪浅。

此次大赛得到学校众多教师和部门的支持。校教育基金会为本次大赛提供了资金支持,来自研究生部、社科部、英语学院、法学院、新闻学院、工管学院、东语学院、西方语系、图书馆、文学研究院、科研处的校长读书奖专家评审团全程参与了大赛过程并付出了辛勤劳动。

决赛现场,图书馆、团委、教育基金会、宣传部、学生处等部门负责人共同参与了活动。(校团委、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