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拓展与文化想象:英美文学史教学座谈会”纪要
发布时间: 2013-12-19 浏览次数: 431

20131115日下午,由英美文学研究中心主办、英语学院英美文学教研室的吴其尧教授和刘思远博士倡议并发起的“阐释、拓展与文化想象:英美文学史教学座谈会”在1号楼302会议室召开,会议由中心主任乔国强教授主持。参加座谈会并发言的老师有李维屏教授、吴其尧教授、陈雷研究员、廖昌胤教授、王欣副教授、王弋璇副教授、刘思远博士、蔡佳颖博士、程心博士、顾悦博士和万小磊博士等。各位老师就自己的教学经历深入探讨了对英美文学史教学的思考,提出了一系列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文学史教学的目标是否应当重新定位?文学史教学中“史”与“文”孰轻孰重?文学史应当教文学史料、文学流派发展史还是批评史?课堂上教师授课与学生参与如何平衡?文学史课程考核应当以何种有效形式?文学史教学中教师个人研究兴趣的能动性有多大?应当如何在文学教学中启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如何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

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在座老师各抒己见,讨论热烈。李维屏教授从他数十年从事文学研究和教学的深刻经验出发,认为当下英美文学史教学正处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历史时期,他建议文学史教学应在继承过去传统的基础上,从目前实际情况和学生现状出发,开拓创新,以新的视角、新的方法入手,为学生梳理文学史的脉络并就某一时期的专题进行深度解析。他提出,文学史教学不必拘泥于由一个老师讲授整部文学史的形式,也可以分段进行,由不同的老师分期教授文学史的某段时期或某个流派,充分发挥教师特长。李维屏教授的指导意见得到了与会师生的广泛赞同。乔国强教授认为文学史教学要以史为线索,把时代背景、文艺特色、主要作家和主要特点介绍给学生,从而为他们梳理出一条相对完整的史的脉络。而选读课则可以着重文本分析、流派介绍,以文学思潮为切入点,借助文学语言的魅力充分调动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接着,吴其尧教授从美国文学史教学实践出发,探讨了新形势下文学史教学所遇到的挑战:一方面,英美文学史历史跨度大,对教师的知识面和批评能力要求高;另一方面,随着网络公开课的推广与普及,教师的作用将不再局限于知识的传授者,而更应是对文学发展历史具有宏观驾驭能力的文学批评者。吴其尧教授同在座的各位老师分享了授课的素材及他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并提出了一系列新时期文学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使在座老师深受启发。刘思远博士介绍了她在英国文学史教学过程中贯彻的教学理念,即文本与批评理论相结合,上半学期以文学史的顺序讲授知识,下半学期以批评理论为中心培养批评意识,以互动的方式充分调动和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王弋璇副教授以两篇研究生论文为范例切入,认为文学教学可以同现实语境相结合,把认知对象看作知情意的复合体,在借鉴中西方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科研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座谈会围绕着一个个话题展开讨论,陈雷研究员、廖昌胤教授、王欣副教授、蔡佳颖博士、程心博士、顾悦博士和万小磊博士分别就自己的研究领域和教学经验,探讨了他们对文学史教学的认识。最后乔国强教授总结说:在新的历史时期,英美文学史教学可以在文与史、知识与批评、培养专业知识与文化视野之间探索一条平衡发展的新路。座谈会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各位老师意犹未尽,收获颇丰。衷心期待英美文学研究中心能举办更多类似的学术活动,为我校英美文学方向的师生搭建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英美文学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