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学院开展“名师•新生”系列讲座
发布时间: 2012-02-21 浏览次数: 134

2011年10月,国际教育学院开展了一系列名师讲座,分别邀请了上海外国语大学美国研究中心负责人王恩铭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通用考试办公室主任史志康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柴明颎教授给新生们上了生动而深刻的一课。

    这是国际教育学院连续第五年组织面向全校的“名师·新生”讲座,通过讲座搭建名师和本科生之间沟通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们一睹名教授的风采,近距离聆听名教授的精彩演讲。系列讲座旨在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旨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树立格高志远的学术追求。

    本次系列讲座由王恩铭教授率先开讲,主题为“英语学习”。这个讲座不仅是关乎生活的,更是关乎生命的。王恩铭教授一口纯正流利的英语贯穿讲座始终,让不少同学钦佩不已。首先,他强调了发音、口语的重要性。其次,他提出了学习英语的几点建议:每天大声朗读英语美文,用英语复述发生在身边的各种见闻,自己用英语进行独白,与朋友在茶余饭后用英语交谈,等等。总之,英语并不是一项只能在课堂上进行的课程,它的学习过程是渗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的。王教授更强调,英语是一个工具,我们掌握这一工具是为了进一步获取博雅教育、通识教育,拓宽知识面,从而窥见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10月20日,史志康教授莅临讲座,主题是“英语——美妙的世界”。这个讲座不仅是关乎现实的,更是关乎浪漫的。史志康教授通过呈现一些实例,如英语谚语、当下一些流行语的英文讲法、圣经故事、莎士比亚的作品等,勾勒出一个美妙的英语世界。他带着同学们读圣经的故事,读一些语言学家对于语言及其背后蕴含的文化解读,让我们了解到英语的起源,更感知到了一个遥远而浪漫的世界。会后,史志康教授还慷慨地赠予同学他的著作,帮助同学进一步研读学习。

    10月24日, 柴明颎教授压轴登场,主题为“外语与翻译”。这个讲座不仅是关乎技巧的,更是关乎知识积累的。柴明颎教授先介绍了一下上外高翻学院的概况,给有志于从事翻译工作的同学一些指导。他让同学们看到,做一个好的翻译,不仅要做一个“匠”,更应是一个“家”,翻译需要丰富的知识储备。柴明颎教授涉猎甚广,讲座内容丰富精彩,包括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起源,中国语言的发展,语感的培养,甚至原子弹的制造,爵士乐的节拍,毕加索的绘画,霍金的十一维空间,等等。天文地理,心理素质,都是一个翻译者,一个英语学习者必备的。每年柴教授的讲座都吸引了很多有志于从事翻译工作的学生前来听讲,讲座结束时都已近晚上十点,学生们对柴教授这种平易近人、耐心细致的态度充满敬意。

    外面是已暗的天色和日益萧瑟的秋风,大教室里是通明的灯火和渐渐浓郁的学术氛围。前来听讲座的学生们认真地做笔记,积极地提问互动,有所收获,有所思考。通过这一系列讲座,同学们更深刻地了解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真正含义。而这,只是个开始,我们将从这里出发,用严谨的态度学习研究,用宽广的眼界规划未来!(国际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