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承学术精神 铸就文化灵魂
发布时间: 2012-02-21 浏览次数: 413

建设、发展校园学术文化对于一所优秀的大学院校具有极为重大意义,尤其是对于以外语为特色的高校,在课堂中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更应在课外给予学生更多人文熏陶。因此,在我校党委的大力支持和校团委的指导下,各部门不断探索完善,推出了以“文化方舟”思路为主导的系列学术活动。该活动是由我校团委整合自身和外部资源,梳理组合配套品牌项目,逐渐建立起的包括导读(新生书架)、阅读、精读(耕读园)、写作、研讨(思索讲坛)、深入研究(校长读书奖)等全方位的本科生学术和人文培养体系。旨在培养学生阅读经典的习惯和深入思考的能力,在主动接受优质学术文化资源的滋养的同时,不断积累,体悟思辨精神。

一、文化沙漠起方舟 条条大路通学术

秉承着上海外国语大学“格高志远,学贯中外”的校训,我校领导及老师不遗余力为学生开辟了课外学术交流、研讨和提升的路径,为实践大学教育核心的“全人教育”精神搭建了平台。希望每一位同学能在参与“文化方舟”系列学术活动的同时有所思考,有所收获,进而在大学中慢慢领悟、体会到人生的终极意义,成为精英人才和社会栋梁;也使我校的读书文化更加扎实,读书氛围更为浓郁。五年来,我校“文化方舟”活动不断成长,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2008年11月,思索讲坛获得教育部全国高校校园文化优秀项目。

“思索讲坛”在2008年获得教育部“优秀校园文化项目”品牌栏目,并在上外多次获得最受同学欢迎的校园文化项目。同时思索讲坛与东方讲坛、团市委“中智杯”人文经典读书工程、上海ICS频道有着合作关系,并逐渐成为松江大学园区讲座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8年5月10日,《思索志》创刊号发行

《思索志》基本定位为专业、高端学术杂志,主要收录校内外精彩的讲座和沙龙;征集读者来稿;就校园中,社会上热点议题进行深度撰稿,采访教授,学者或学生代表,引发同学们具有广度和深度的讨论。平时我校还会通过《思索志》来及时推出本校教师推荐的书单,作为阅读方向。

2010年3月31日,思索讲坛五周年暨100讲隆重举行。与此同时,思索藏书架正式成立。

 思索藏书架是与上外图书馆合作思索讲坛又一子品牌。我校希望通过思索藏书架能进一步增加主讲人主题荐书等衍生项目,使读书、交流、探讨、体悟、行知真正结合起来。通过这个平台能够一定程度补充上外图书馆的图书资源,最主要的是能对讲座内容作更多的补充,让上外学子形成在思索讲坛听讲座,在文化穿梭中亲近文化,在文化沙龙中讨论激辩,在思索藏书架驻足读书的连续性、主题式、成系列之学术文化体验。

2010年12月,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读书奖获教育部2010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

“校长读书奖”是在我校团委组织领导下,由曹德明校长亲自指导并参与评选的一项校园文化品牌项目。自2008年筹办以来,已有12名学生通过递交论文等方式摘得桂冠,并使这一项目在全校范围内赢得了很高声誉。同时该项目已经发展成为促进校园读书风气,营造良好学风,激发学生思考,鼓励本科生参与研究,引导学校优秀校园读书文化的领头项目。

 “文化方舟”系列活动通过主办高质量的讲座和形式多样的主题读书活动,向全校学生提供了一个面对大师交流,拓展才识视野的平台,在人文精神、学术思想、艺术文化等方面给学生以指导和熏陶,发挥了励志、增智、怡情、育人的重要功能,为营造上外校园文化氛围以及启迪学生思辨感悟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领导高度重视,打造特色文化

我校“文化方舟”系列活动的推动与发展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帮助和扶持。上海外国语大学自2001年建立松江新校区以来,始终坚持“校园文化的迁移和再培育,远比硬件设施的搬迁和改善更为重要”的文化理念,努力培养大学人文精神,创建师生之间畅达交流的路径与平台,以有效引导本校青年并且帮助渴求人文滋养的学生共同探寻大学校园的本质——传播知识,创造智慧。

新的文化氛围建立既需要人文滋养,又不能忽视学术精神。因此我校团委当初所构想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不仅是要求能够实现系列化,同时也注重全方位的培养和参与。在这个体系中,既有帮助低年级同学入门的项目,比如“新生书架”(阅读指导书目)、“耕读园”(读书会),也有针对具有一定学术基础高年级的“文化沙龙”(小型研讨会)、“校长读书奖”(专业论文竞赛),更有雅俗共赏的“思索讲坛”(学者名人讲座);学生既可以参加其中某个项目以培养人文精神,也可以参与系列活动获得学术水平提升;既有拓展视野、陶冶情操、汲取智慧的平台,也能找到深入探索,致力专业研究的路径,打造一艘承载人文滋养和学术精神的全方位“文化方舟”,为上外的校园文化重新注入了年轻活力。

作为上外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校领导为“文化方舟”的打造和发展倾注了极大心血。考虑到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办学理念及校园文化特色,文化方舟系列活动更加注重了学生国际视野及多元化思考能力的培养。校长曹德明参与了每年“校长读书奖”的出题和评选,校党委书记吴友富、党委副书记冯庆华等都在“思索讲坛”为学生献上文化大餐。我校领导积极鼓励青年学子放眼世界,在多元文化环境中砥砺成长,同时“文化方舟”系列学术活动以学生真正成为能进行跨文化沟通的高端国际型特色人才为目标,把“格高志远,学贯中外”的校训精神落到实处

三.构建学术体系 砥砺多元文化

在校团委的不断支持下,我校学术工作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文化方舟”已经初成体系,整个系统包括的具体项目有“新生书架”、“思索讲坛”、 “思索文化沙龙”、“耕读园”、“校长读书奖”五项。

(一)新生书架: 搭建“通识教育”平台 引导新生阅读思辨

“新生书架”的荐书环节开始于新学期9、10月份,藉此向每名新生介绍读书奖的内容。在这一环节里,组织方通过《新生手册》和网络版的“新生导引”来推荐一些新生阅读书目。我校要求这些书目涵盖两方面内容,具有三大取向:“两方面”是指既要和所学专业有所关系,从而树立起专业意识,也要通过书籍推荐打通“通识教育”或者“全人教育”所涉及到的领域,使新生保有兴趣;“三大取向”是指所推荐的书籍一要有本专业最好的入门读物(从而培养专业兴趣),二要有本专业最为经典的书籍(理解专业的高度),三要有本专业最为前沿的内容(了解专业发展的趋势),这些书籍不贵多而贵精,旨在帮助新生进入阅读空间。

我校注重对于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完整过程。在阅读之后,通过“思索讲坛”和“耕读园”项目引导学生对于阅读中的深刻议题进行深入思索,使得阅读更为充分有效,培育人文素养的机制更加完善。

(二)思索讲坛与文化沙龙:提供优质文化资源 燃思维碰撞之火花

思索讲坛致力于为上外学子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主要定位为学术类讲座,内容涉及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军事、传媒、科学等多个方面,以深刻剖析型为主,以知识普及型为辅。由学生邀请知名学者、作家、教授等作为主讲人,以两周一次的频率为全校学生提供一个思想碰撞的平台。

“思索文化沙龙”是“思索讲坛”的子品牌。主要举办小众、纵深、探讨型沙龙及其他相关活动,作为对思索大规模讲座在形式、内容上的补充,迎合了我校对文史哲有深入研究和思考的学生。活动类型除常规小讲座外,还有读书会、电影沙龙、外场沙龙、无主讲人沙龙等。定位高端化、纵深化、小众化的“文化沙龙”,以讨论的形式使我校学子有了近距离接触主讲人的机会,增添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开办以来已经邀请多位学者、教师与学生展开深层互动,如我校高健老师的哲学讨论,朱磊老师的古希腊文化讲解,海子读诗会等,形成了在大讲座中闻讯,在小沙龙中升华的不同层面。

思索讲坛至今已经成功举办六年。来到“思索讲坛”分享智慧的学者包括艺术名人王小慧、著名历史学者葛剑雄、CCTV外语频道主播杨锐等。“思索讲坛”曾多次成为校园文化现象的主角。例如“思索讲坛”举办过挪威音乐进校园,上海“双年展”校园推介会,大学生创业高峰论坛,公共关系论坛等多种集讲座与文化传播为一体的活动。同时还将社会优质资源引入学校,通过与上海博物馆、上海美术馆、上海当代艺术馆等多个文化场馆联系,以组织学生集体参观,专家讲解,或集体欣赏音乐会、歌剧演出等方式将讲座办到社会文化的大空间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应。

(三)“耕读园”读书:分享读书收获 深化认识理解

“耕读园”读书会是一项贯穿全年的读书交流活动。形式为平均每两到三周会举办一次教师导读会,平时则由学生们通过读书会的形式进行自主活动。每学期的读书会都会选择一个阅读主方向,保证大部分读书会的内容围绕这一主题,从而帮助参与者能够较为深入地理解此主题。读书会的成员一般有一定的准入要求:需要事先对已公布的书籍进行阅读,并已做好在读书会上进行发言讨论的准备。读书会的发言参与者一般控制在每场5位主发言人之内,或者由老师进行逐字逐句地讲解。

(四)校长读书奖:培养阅读习惯 引领学术风气

“校长读书奖”开始于每年3月底或4月初,组织方将会召集学校内的学科带头人或专业精干、学术成就突出、在学生中具有号召力的教师组成评委会,并商讨“校长读书奖”的命题方向,从而对学生阅读展开引导,也为更客观地开展评奖进行准备。每年组织方会提供九到十个命题材料,分别从哲学、文学、经济学、社会学、文化学、政治学、管理学等角度来选取。

评委在指导选手的过程中优中选优、严格要求,既带有鼓励,有时又会比学位论文答辩还要严格一些,所以不少参赛者甚至是抱着来“享受”与学校中最“牛”教授沟通辩论的机会的心态而努力参与这一过程;校长的亲自颁奖,在颁奖仪式上倾情的演讲,与获奖选手的深入互动,则使得读书奖更显魅力。之后还有系列小型研讨会,让更多的台下听众能在评奖结束后与作者有更多的交流,就同一话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从而帮助作者更好地完成一篇论文。

在“文化方舟”学术活动的发展中,我校文化建设不断体系化,形成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引导模式,并融入上外多元化、国际化的文化特色,使学生在接受学校提供的优质资源的同时,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在浸润文化思想,增强文化底蕴的同时,做到“兼容并包”,接轨世界。

四.探索文化之路 永葆求索之心

五年来我校学术文化中心在不断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项目中更是着重突出和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贯彻品牌战略,营造互动氛围

培养青年学生对于校园文化活动的长期兴趣,是吸引他们积极响应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方式,也正是我校贯彻品牌化战略的出发点。在“文化方舟”的打造过程中,我校极力避免一年一度、“办了就忘”的形式化做法,十分注重校园文化项目的信任度和品牌化。从六年前开始举办的,旨在邀请学术大师、社会名人和学生面对面的“思索讲坛”,到今年即将筹办的致力于鼓励学生深入研讨的第三届“校长读书奖”——我校始终如一坚持“文化方舟”中所有项目的品牌化整体推进,不断地提高项目品牌价值,扩大品牌影响力,从而增强青年学生们的信赖感。

例如创办于2005年的“思索讲坛”,是我校学术文化的代表品牌之一。五年来,思索讲坛始终坚持着多主题、多视角的观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使上外学子共享美妙的精神大餐,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受益面。同时该讲坛继承并发展了“发展学术品牌打造思索概念”之文化方针,自建立以来便不断创办、丰富子品牌,使活动形式多样化。

我校借鉴社会优秀品牌的建立过程,通过与学校自身气质、传统、精神的磨合,寻找最佳结合点,使“文化方舟”各项目获得良好的声誉,并赢得全校师生的价值认同。

(二)提高活动规格,突出学术地位

“文化方舟”系列活动规格定位较高,目的是为了突出学术的崇高地位,使同学们产生对学术的尊敬和重视。例如,“校长读书奖”由校长和学校多为学术委员会委员亲自担任决赛评委,由各院系学科带头人负责初赛论文遴选和面试,由优秀教师负责撰写命题,并请教师指导学生论文写作。最终获奖选手将由校长亲自颁发本校唯一的,由校长本人签名的奖励证书,并获得丰厚的物质奖励、精神鼓励和媒体报道宣传。

(三)引导校园读书文化,培养青年学术明星

在文化积淀有限的情况下,重塑校园文化的工程着实不易。表达手段必须充分贴近学生,活动项目必须充分吸引学生是我校的切入点。在整个“文化方舟”的打造中,我校强调用“阅读”,这一在大学文化中最简易朴实却又至关重要、最能获得人文关怀又能体现学术水平的环节作为整个系统工程的根基。从“新生书架”带领学生走进阅读,一直到“校长读书奖”让学生收获阅读,“文化方舟”的各个项目围绕阅读而进行,这也体现了大学强调自我求知和探索的精神。通过完善的系统,不少具备文化积淀和学术水平的青年脱颖而出,成为校园文化中的学术明星,这也极大鼓舞了广大同学,使得大家认同读书的价值,不断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工程。

(四)促进学校学科建设,培养学生学术精神

“文化方舟”的良性循环不仅仅运作在我校团委积极塑造的校园文化内部,同时更促进了全校的学科、学术建设的良性循环。“文化方舟”各个项目以其专业性、学术性和广泛参与性,培养和挖掘了学校里大批具备良好学术能力的青年学生,同时结合全国“挑战杯”学术比赛、暑期社会实践等国家、上海市各级相关项目,共同构成了一个独特的培养、提高、输出的循环体系,其中涌现出了不少典型的成功案例。其次,近年来“文化方舟”项目对于全校各学科专业的促进作用也逐渐凸显,在课堂中学习专业技能,在课外接受人文教育、拓展阅读积累已经成为上外教学的良好现象。

 

在校党委的高度关注、校各部门关心下,“文化方舟”系列学术活动在摸索中不断前进。过去五年,“思索讲坛”举办讲座数量已逾120次,“新生书架”通过新生手册宣传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学术工作在上外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2010年,在各部门配合和共同努力下,我校“校长读书奖”和“思索讲坛”项目喜获教育部的奖项。今年,“文化方舟”系列工作将由学校资深的博导教授牵头,带领优秀青年教师组成常设的权威学术顾问团,提供专业和高水平的指导和帮助。同时,“思索讲坛”也将充分利用上外优势资源,接待更多有影响力的国外学者,为全校学生提供更为国际化的“人文滋养”,开拓全球视野,思索传播中华文化的有效途径,让每一位上外学子感受到人文、思想、思辨的魅力,培养“仰望天空,关注天空”的社会关怀意识和责任感。学术之路漫漫,求索之路无止境。随着“文化方舟”体系的不断完善,我校学术工作将为学生带来更多的文化滋养与精神食粮。帮助学生在学习阅读中,建立正确的价值体系,培养辩证的思维模式,成为拥有上外特色的学术型人才。(共青团上海外国语大学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