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高校师德建设——以高校留学生管理干部为例
发布时间: 2012-02-23 浏览次数: 604

    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已¾­发展成为了世界性趋势。具体到中国,尽管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起步较晚,水平还不高,但是发展速度和规模的提升十分迅速。从来华留学生数量来看,1999年为44711名,分别在我国的356所高等院校和其他机构中学习。至2010年,来华留学生数量为265090名,分别在我国的618所高等院校和其他机构中学习。在十年的时间里,来华留学生的数量增长了近5倍。而要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的目标,扩大教育开放,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扩大外国留学生规模,力争到2020年来华留学生规模达到50万人次,离不开一支国际化、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多层次多方面的,而其中教师师德建设,教师在国际化大趋势下,在跨两种文化乃至多种文化的环境下的师德建设,是非常值得实践、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从目前国内学者关于高校师德建设这一课题的研究来看,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结合当代实际,对中国传统师德的扬弃;二是在新形势下,如何与时俱进地加强高校师德建设。主要侧重点放在了如何在市场¾­济的条件下,用社会主义的价值观指导师德建设;三是对中外教育专业伦理规范的对比研究。而对于近些年来高校国际化加快发展、外国留学生迅速增加的新趋势下,如何实施师德教育和师德建设,目前国内学者较少涉及。

从现实角度来看,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对于提高高校教师在国际化、跨文化环境下的师德水平,提高我国高校国际化办学的能力,更好地培养亲华、友华、支华的外国友人,提升中国的软实力无疑具有很大的帮助。

为了剖析国际化环境下高校师德建设的特点和困境,本文拟以高校留学生管理干部为例,通过对这一小范围群体的分析,力求对整个高校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有所启发。

高校留学生管理干部,又称为高校留管干部,是对高校内从事外国留学生招生、管理、后勤等相关行政工作人员的统称。随着留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各高校的留管干部队伍也在不断增长,在高校国际化建设当中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从高校的角度来看,首先,留管干部是高校的国际“推销员”,更是高校招收外国留学生的主要力量,是学校对外宣传、对外推广的窗口,代表了高校的形象。其次,留管干部是高校沟通内外、Э调内外的“调解员”,是高校实施教育国际化的桥梁。再次,留管干部又是留学生在校内的“管理员”,要维护国家法律法规、学校校纪校规,是保证国际化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最后,留管干部也是外国留学生利益的“保障员”,既要维护留学生合法合理的利益和要求,又要推动高校内不符合教育国际化趋势的规定和惯例的完善,提高高校的国际化水平。

从留学生的角度来看,留管干部大致有以下三种身份:1)服务者。留管干部要负责宣传推广本学校,向外国留学生提供留学咨询,Э助外国留学生报名、注册、住宿,完成必要的外国人登记、签证、保险等手续。在留学生碰到各种困难的时候,为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2)教育者。留管干部要对留学生进行国家法律法规、学校校纪校规的教育。部分留管干部还同时兼有对留学生的教学任务。留管干部还要指导、组织留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丰富课余生活。更为重要的是,留管干部是留学生整个留学生活的老师,他们对留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指导,他们对留学生心声的耐心倾听,对留学生困惑的细心解释,对留学生尽快熟悉中国、融入中国,圆满完成留学任务至关重要。3)管理者。留管干部要在学校范围内管理好留学生,确保留学生遵守校纪校规。同时,留管干部还要配合公安机关的相关工作,维护日常的外国人住宿登记制度、签证制度等等相关的外国人管理的法律法规。在有突发事件发生的时候,留管干部也需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事件的调查、处理、善后等工作。

从留管干部所具有的以上角色和身份不难看出,教育国际化对高校教师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应地,对高校教师的道德水平和道德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也更为国际化的标准和要求。

一、师德的民族性与国际性。留管干部是高校的工作人员,在对外工作中,代表了国家和学校,也必然要维护国家和学校的利益,这是对留管干部最根本的身份定位。因此,留管干部所体现的为人师表的形象,所表现的道德操守,必然是中华民族的,体现中华民族固有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但同时,留管干部必须具有国际视野,具有全球意识和对人性的关怀。只有平衡好二者的关系,留管干部才能在国际舞台上做好高校的“推销员”,既不因过于强调国际性而丧失民族特色,也不因一味强调民族性而漠视国际化的大趋势。只有平衡好二者的关系,当内外发生冲突的时候,才能坚守根本立场不动摇,同时推动矛盾的转化或变革的发生,成为内外的“调解员”。总之,师德丧失了民族性就是丧失了立足的根本,而失去国际性的师德是固步自封,漠视了矛盾存在和时代发展。

二、师德中的意识形态和普世价值。在我国,师德建设和师德教育必然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体现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但是,留管干部在与外国留学生的日常工作中,一定要避免有意或无意的意识形态的教育和灌输,否则,非但无法服务、教育和管理好留学生,反而容易引起纠纷,适得其反。所以,在培养留学生的道德操守上,所应传递的是我国师德教育中具有普世价值的观念,或者,虽然具有“中国特色”,但是并不与普世价值相违背的观念。应该多以中国文化、中国风土人情中自然蕴含和表达的理念去让学生感知中国教师的道德和情怀,坚决避免一味地意识形态的说教。但是,笔者又认为,避免意识形态的教育和灌输,不意味着回避留学生在意识形态上的问题、挑战甚至矛盾,更不是违背马克思主义,违背社会主义价值观,Ó­合留学生的意识形态口味。留管干部应实事求是,既不回避矛盾的存在,但是又能结合中国的历史和国情,用留学生能够理解的逻¼­和观念,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矛盾和挑战。

三、跨文化环境下师德的合法性。中国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同时,中国自古以来重视教师的道德修养,重视教师对学生在道德上的引导和影响。但是,在跨文化环境下,教师的道德修养和教师道德导师的合法性往往遭受质疑甚至是巨大的挑战。譬如,在有的国家教师不具有应有的社会地位,而且收入也很低,因此不少教师为了物质利益做出了不少有损教师职业道德的事情,这更加剧了教师形象的破坏和师德的败坏。当中国教师对来自这样国家的留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往往面临意想不到的问题,这一点在留管干部身上体现的更为明显。首先,好多学生不认为留管干部是教师,有的甚至认为留管干部就是可以呼来喊去的普通服务人员。其次,有的学生认为教师只有对自己在知识和技能上进行教育的合法性,而不具有道德教育的合法性。殊不知,教师这一职业身份,理应包括所有直接参与教育工作的人员,不论其从事教学、行政管理亦或是指导工作。而且,道德的要求内含于教育活动之中,如果忽视了道德这一维度,教师很难找到自身作为专业存在的合法性。 因此,留管干部要敢于通过各种途径,从细小的事情着手对留学生进行尊师重教的教育。同时,这一教育更加离不开任课教师的配合。事实证明,¾­过课堂学习和课余生活的教育,大多数学生都可以做到对教师的基本的尊重。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现实已¾­向高校教师的素质建设、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以上的分析,笔者认为目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

第一,加强对国际化、跨文化环境下师德规范的¾­验总结和理论研究。中国传统师德和当代师德如何与国际化教育对接,中国师德的民族性与国际性如何接轨,这都迫切的需要从理论上和¾­验上对高校教师进行指导。

第二,加强对高校教师的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尤其要加强对国内国外政治、文化等比较研究的教育。高校教师要既能坚守我国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又能了解借鉴普世的价值观念。

第三,高校应该采取综合性措施对外国留学生进行尊师重教的道德教育,同时高校教师应当坚守自己教师身份的合法性和崇高性。对于蔑视教师职业的学生,教师要敢于进行批评教育和相应处分,学校应该从制度上维护教师的权威性。

第四,加强对高校教师跨文化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和培训,使得教师的道德示范和道德引导能够用留学生可以理解的语言和方式产生积极的作用。

第五,加强高校教师的通识性教育。目前,不少高校教师虽然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面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却缺乏对文化、政治、文学、艺术等等方面的了解。很难想象,一个没有通识的高校教师,会是一个具有国际视野、全球意识和人文关怀的教师。一位甚至连本国文化都不了解的教师,会是一位具有道德感召力的教师。

最后,完善学校的制度建设和机构保障。目前高校对留学生教育、管理和后勤等的各项制度和机构还不完善,制度缺失、管理不人性化或者机构之间相互扯皮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都不利于教师工作的开展和形象的树立,迫切需要从制度和机构层面加以理顺和解决。

总之,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师德建设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但是由于可借鉴的研究成果很少,笔者的思考也不成熟,在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文字之下,无法较为系统地阐述、剖析这一课题。因此,本文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学者对该课题研究的重视。(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李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