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师德建设的重点、途径、规律和长效机制问题的研究与思考
发布时间: 2012-02-23 浏览次数: 82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师德建设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当前,在几千所各类高校庞大的教师队伍里,少数教师在师德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新形势下如何通过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促进教师教书育人目标的实现,就成为师资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以及教师个人都必须积极行动起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师德内容与形式,改进师德建设方式与方法,增强师德建设的规范与实效,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一、强化师德建设的责任感

高校要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中指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大中小学德育工作状况和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要“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从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不断强化加强师德建设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一是坚持把师德建设摆到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学校的人事、教务、科技等部门也应把师德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宣传、工会、共青团等部门要在师德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根据各自职能开展群众性师德建设活动,各部门分工负责,Ð调一致,抓紧抓实抓好。基层党支部、系部、教研室在开展常规业务工作的同时,要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师开展教书育人的主题活动,全面形成师德建设的整体氛围。

二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符合高等教育特点和实际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一步明确和强化教师教书育人的首要职责,自警、自律、自勉,把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和情操贯穿到教书育人的一切活动中,努力实践师德规范。

三是进一步严格教辅、管理和服务工作规范,明确教辅、管理和服务人员的育人职责,发挥这些人员在师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在辅导、管理、服务学生的同时,把承担思想品德教育作为自己的应有责任;院系要进一步完善辅导员、班主任工作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和强化教育管理职责;全面准确掌握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要坚持正面教育,要ÑÑ善诱,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达到既育人又育己的目的。

二、强化师德建设的教育机制

邓小平同志讲:“要教育人民,必须自己先受教育,要给人民以营养,必须自己先吸收营养。”因此,要进一步强化教师职业道德的学习和培训,要从思想教育入手,组织教师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学习《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等教育法律法规,引导教师牢固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自觉提高政治理论修养,并用正确的思想观念来教育学生,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影响和引领学生。强化师德建设的教育机制,必须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强领导,贯彻落实。按照《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暂行细则》的要求,在省师资部门领导下,对新教师开展包括师德、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法规、校史校情、规章制度、教学方法、科研等方面内容的培训,并严格考核,把是否熟悉和掌握师德理论作为上岗的重要依据。建立教学导师制。在学校教务、人事、科技部门的统一部署下,各院系为青年教师包括新进教师配备教学导师,实行“传”、“帮”、“带”。教学导师不仅要指导新教师备课、上课、课外辅导、实践教学等教书环节,更重要的是指导新教师做到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Ð作,为人师表。

第二,加强管理和服务岗位人员的师德教育。要纠正所谓教书育人、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教师和政工人员事情的错误观念,要让机关、系部、后勤等管理和服务人员意识到自己的言谈举止、素质修养、工作表现等同样体现了师德的要求,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要让他们带头开展师德建设,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提高管理和服务质量。

三、完善师德建设的考核机制

“师德考核是人们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教师做出善恶判断,确定其道德价值,表明自己褒贬的一种实践活动。”这种考核可以激发教职工的荣誉感和职业责任感,能够进一步强化良好的职业道德,改进和提高教职工的职业道德素养。因此,要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师教学工作规范》为依据,加强对教师师德的考核。完善考核机制至少应做好以下两项工作:

一是建立多层次的考核体系。一是学校把师德师风考核纳入对各职能部门和各院系的文明创建、教学、管理、服务工作考核之中。凡所在单位出现师德考核不合格的,实行创建文明单位“一票否决制”,以此督促各单位将师德建设纳入自己的目标管理体系,列入自己的工作目标之中。二是每年对教师进行一次专项师德考核,在考核时要突出教书育人的实绩,重点考核教师的道德状况、教学工作服务态度和育人效果等。三是对新进教师在其工作满一年后,实行师德考核,将其作为转正定级、续聘的重要依据。四是每隔三年对35岁以下青年教师进行一次教学水平、管理和服务业绩考核,要将师德考核作为重要指标之一。

二是建立健全师德档案。学校人事部门要为全校教职工建立师德档案,将教职工接受表彰的情况、师德专项考核

情况和反映教师道德状况的相关资料,以及教师担任班主任、辅导员、寝室管理等工作的情况,整理归档。教师的师德表现要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聘任、派出进修和评优奖励的重要依据。

四、构建师德建设的监督机制

高校教师的师德行为具有外在性,是可测可评的;具有主动性,是教师根据与他人、社会的利害关系而自主选择的;具有善恶性,能对社会、学校和学生带来有利或不利的影响;具有可塑性,是可以通过教育、评价、监督发生改变的。因此,对高校教师师德行为进行监督具有可操作性,可以通过构建民主监督、教师职业良心自律监督以及师德“一票否决制”来调控教师的师德行为,最终促使教师自觉履行师德义务。构建监督机制也应做好两项工作:

第一,构建多层次师德建设监督体系。一是建立领导、教师、学生和家长四位一体的师德监督网络。通过院系领导听课或调研,教学督导委员会不定期地抽查听课,本院系教师互评,学生每学期对教师进行综合测评,学生家长反映等途径及时把握每个教师教书育人的工作状况。二是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资源,在学校校园网上建立“师德监督网站”,鼓励学生对教师的“三育人”状况进行公开评价,也鼓励全校教职工对学校“三育人”的所有环节进行举报和评价,督促教师提高职业道德。三是通过教育使教师由职业道德的他律转化为职业道德的自律,由师德规范的外在要求、外在规范与约束转化为自己的内在要求、内在规范与约束。

第二,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国家教育部在《关于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教师考核的重点是‘师德'和‘实绩'。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由此,对严重违反师德规范、考核不合格者,在教师职务评聘、晋升等方面可以实行一票否决。对师德表现欠佳的教师要及时进行劝诫,¾劝诫不改者停止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直到调离教师岗位或取消其任教资格。这种做法更能明确教师道德的价值取向,使教师在履行教师职业道德方面不仅存在一种内在的强制性,也具有一种外在的制约性。

五、健全师德建设的激励机制

现代心理学认为,所谓激励实际上就是需要决定动机,动机产生行为的过程。因此,高校可以根据人的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措施激发教师自觉参加师德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实现高校师德建设目标和教师个人目标的一致。在操作上,要注意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激励与舆论导向相结合。健全激励机制可考虑从两方面着手:

一是建立和完善评先表彰制度。大力表彰奖励师德和教书育人先进典型。在高校一年一度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活动评选的同时,开展评选表彰优秀辅导员、优秀班主任等系列评优活动,大力褒奖教师的高尚师德,广泛宣传先进事迹,交流教书育人工作的先进¾验。对各单位具有普遍意义的好思想、好作风、好方法注意挖掘、表彰和推广,以倡导尊师重教的好风尚。

二是要在进行精神奖励的同时,注重物质奖励。利益是职业行为主体(教师)接受并践行职业行为规范的客观基础。因此,要摒弃那种对教师只能进行精神奖励,不能给以物质奖励,否则会损害师德纯洁性的错误观念,实行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对师德高尚者在职务评聘、晋级晋职、进修深造等方面优先考虑,教师担任班主任、辅导员等学生工作要记入教学工作量,教师发表的有关教书育人的文章、著作,应以教育科研成果对待。(培训部  黄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