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组合培养 “青椒雁队”成果丰硕
发布时间: 2014-05-05 浏览次数: 715

 过去是一个人单干,能力有限,现在组成一个个雁队,梯队作战,优势一下子就凸显了。上海外国语大学—— 

通常,高校教师多为单兵作战,教学科研各管各的。青年教师往往缺经验、缺经费、缺平台,单干模式下的成长之路走得并不轻松。这两年,上海外国语大学(以下简称:上外)的青年教师们告别了单干模式,打起了组合拳。
在近日召开的上外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团队培育计划项目暨首届上外青椒雁队优秀团队答辩会上,青年教师们交上了一份利用两年时间完成的醒目成绩单:获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31项;和海外合作类项目5个。团队成员发表学术论文326篇,其中,CSSCI核心期刊论文160篇,海外学术期刊论文16篇,出版专著27部,编写、参编教材和译著30部。王雪梅、刘宏松、周敏、孙德刚和肖维青5位团队成员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青椒雁队即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团队。这是上外两年前推出的一项人才培养计划。在这个计划中,按照核心带团队、团队出核心的培养模式,上外组建了基本涵盖40岁以下青年教师的44个教学团队,17个科研团队,有效整合学校各类优势资源,实现人才、资金和其他学术资源的最佳配置,青年教师成长有方向、交流有平台、疑惑有解答。经过短短两年的时间,一支政治素质高、凝聚力强、知识结构完备、跨学科研究能力强、善于创新的青年骨干教师团队成功打造。

告别单干,组团出击

在大学的青年教师中,从校门到校门者即大学毕业即进入高校工作的比例不低,他们有学历、能力,但资历尚浅。由于单兵作战的特点,教师们无法从他人处获得指导和帮助,在科研或者教学上完全靠自己摸索,一般会有35年的混沌期。年轻教师们年富力强,是特别有战斗力的阶段,如果浪费这几年,对职业生涯来说是很大的资源浪费。青椒雁队恰恰弥补了这一缺陷,缩短了人才培育期。在上外采访时,青年教师们纷纷向记者表示:“‘青椒雁队让年轻教师少走弯路,可以说是人才培养的良性大跃进’”

上外新校区在距离市区30公里的松江,老师们上课时总要往返于市郊,通常,老师们总是当日去当日回。现在,情况有些改变。团队组建后,应用经济学科研团队的张耿副教授和另外两位老师把课调到了同一天,但凡有课,他们会在头一天到达松江,住宿一晚。到达后,我们会聚在一起,做充分的交流,互相分享个人的研究心得和研究思路,丰富课程建设和课题研究内容,也会把自己发表文章或出版专著的经验互相分享。比如我们向核心期刊投稿之前,每个团队成员都会看稿件,每人都会给出1000字以上的书面意见。教师体会到了真正的团队合作,科研和教学都更有方向。团队核心张耿说。

高校教师往往不用坐班,上课到校,下课离校,同事之间联系少沟通少,互相之间不了解,青椒雁队则搭建起了教师交流沟通的平台。平台交流的作用很快显现。张耿所在的团队在组建后第一年就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5篇。过去是一个人单干,能力有限,现在组成一个个雁队,梯队作战,优势一下子就凸显出来了。老师们说。

而今,这种平台交流的作用还延伸到了团队外部。即使是教师生活上遇到困难时,也很快会被别的老师获悉并提供帮助。余老师去年就曾经陷入困境,他背负着极高的房贷压力,小孩又小,去年自己又生病了,一筹莫展。依托团队平台了解到情况后,张耿和团队成员悄悄地伸出了援手。我们把学校的一些项目给他做,也把自己的一些项目介绍给他,助他渡过了难关,张耿说。

跨界交流,擦出火花

熟悉某个领域又容易困于这个领域而难以扩大视野,这是做研究者的一个通病。青椒雁队则为老师们打开了一扇面向外界,跨学科跨领域扩展思路的大门。
上外人事处处长孙信伟向记者介绍说,上外青椒雁队搭建起了交互式信息平台,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学科交融,推动同一领域不同院系、不同学术背景的青年教师围绕同一专题进行深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交流探讨,从而达到拓展团队研究视角、促进学科交融的目的。同时,通过学术交流平台进行即时信息动态发布、资源共享、热点话题讨论、学术交流等,推动各青椒雁队跨时间、跨地点、跨团队、跨院系、跨学科开展教学科研互动交流。

周敏,上外文学院教授。擅长文学领域研究的她,这两年将研究领域拓展到了文学与媒介,她研究的德里罗的小说与当代美国媒介文化成为了国家级科研项目。她说,研究视野的开阔与青椒雁队的平台有极大的关系。我们之前定位为研究北美小说,但与其他院系一沟通,觉得还是定位为战后北美小说更具有针对性,所以团队从战后美国小说与当代世界的复杂关联入手进行文化症候的解读。而这一改变为其后来的研究播下了成功的种子。在最近的一场答辩会上,业内资深评委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战后美国小说的研究,对接文化发展、文化强国的国家战略,能为我国的科学发展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智识参考
视野的开阔带来的成果也是开拓性的。中国人对外语文学开展研究非常难,而在外文核心期刊上发表中国人写的关于国外文学的英文论文更是难中之难。但,周敏做到了。她的外文论文发表在了国际核心期刊上,实现了所在学院零的突破。
对于跨学科交流带来的益处,每个参与青椒雁队的教师都有很深的感触。新闻学院的张军芳副教授说,团队之间的交流成为学术道路上的推动力,教师们视野更加开阔,也培养了个人的全局观。这两年,她所在的新闻传播学团队同样捷报频传:发表权威论文1篇,CSSCI论文23篇。

以老带新,指引方向

有个老师申请国家社科项目,连着申请了5年都没批,但是指导老师指导后,去年申请了下来。一位老师对记者说。
专家学者的深入指导对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至关重要。为了充分发挥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团队核心以及专家学者、学科带头人的引领带头作用,上外青椒雁队按照以老带新形式组建团队。团队建立学术核心负责制和团队签约聘任制,学术核心负责团队的具体运作。聘请了50名一级或二级学科骨干担任团队指导,承担监督、指导、协调、带教工作,聘请7名学科带头人担任团队顾问,总体协调相关学科团队的教学科研研究方向。

在两年中,专家学者们积极发挥引领作用,帮助青年教师提炼研究方向,开拓研究思路,凝聚研究力量,真正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

翻译学是一门新兴学科,这几年刚成立本科和硕士点,申请课题难,发表论文难。吴赟副教授的研究方向正是英语翻译学,成立以她为核心的三人团队后,他们把工作重点放在了编写《汉英口译词典》、修订《新编英语教程》等国家级规划教材上,当时就是想做些事情,但是除了这几项工作对于搞科研却方向不明,很着急吴赟说。

为此,上外为吴赟团队配备了上外英语学院院长梅德明教授作为指导老师。通过梅老师的细心指导,吴赟团队很快扩大了视野,研究领域得到拓宽,开展起了翻译学研究及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此后两年,团队不仅出版《汉英口译词典》、《新编英语教程》(1-4册)专著,也出版了《中国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专著,发表CSSCI文章12篇。

青椒雁队打破界限、构建平台、形成合力,团队化培养人才的效果显著。上外校长曹德明说,首届教学科研培育团队是上外建校以来组建的规模最大、人数最多、课题内容最丰富的教学科研合作交流团队,团队在项目研究上形成了科研与教学的良性互动,以明确的前沿科研方向为先导,带动和形成了一批优势学科与交叉学科,形成了优秀人才的集聚效应。

而今,青椒雁队已成为发挥青年教师智慧和创造力的舞台,成为上外培养人才的重要平台。近日,第二届青椒雁队培养计划即将出台。(记者 王冬梅)

 

网址链接:

http://www.shjcdj.cn/djw/html/037c0bb756f94f3a8bbbee6faa545afe/402881163e84f0b3013ecffb40340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