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国语大学第十二届“爱未来”研究生学术文化节隆重开幕
发布时间: 2012-04-10 浏览次数: 68

 

4月6日,上海外国语大学第十二届“爱未来”研究生学术文化节在松江校区图文信息中心东厅隆重开幕。副校长冯庆华、校团委书记朱鸣华、文学研究院副院长张和龙、研究生部党总支书记韩殿秀、研究生部副主任黄震宇、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总会执行主席董梁,我校研究生会副主席陈首杰在主席台就座,开幕式由研究生部副主任黄震宇主持。

出席开幕式的还有校党办主任朱伟平、宣传部部长陈万里、组织部部长张静、人事处处长孙信伟、德语系系主任卫茂平、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武心波等校职能部门及专业点负责人。研究生部教职员工、复旦、同济、交大等兄弟院校研究生会代表会同我校300余名各专业研究生代表参加了本次大会。

副校长冯庆华宣布上海外国语大学第十二届“爱未来”研究生学术文化节开幕,并为本届学术文化节开幕式致辞。他首先代表校党政领导对“爱未来”第十二届上外研究生学术文化节的隆重开幕表示热烈的祝贺,其次,冯校长指出:科学是人类文明的领航者,创新是人类进步的灵魂,繁荣的文化又是国家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上外研究生学术文化节,是我校秉承“格高志远、学贯中外”的校训精神,为全面提升研究生学术科研水平,营造浓郁的校园学术文化氛围而全力打造的一个重要的展示交流平台。希望大家积极参加相关学术交流和研讨,尽量全面地了解自己的研究领域,把握学科前沿动态和发展方向,并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发现新的问题和方向,在交流互动中共同学习进步。冯校长告诉同学们从事学术研究是美妙的也是艰苦的,它不仅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要求大家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耐得寂寞,更需要大家的全情投入和积极参与。他鼓励同学们抓住机会,在学习与研究的过程中,积极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与交流,虚心向老师请教,不断拓宽知识面,深耕研究领域,争取多出成果,出好成果。期望在同学们毕业的时候,不仅是把最美好的年华留在了上外校园,也能把创造知识的足迹留在校园,为上外落实“四、三、二、一”发展战略,向“国际化、有特色、高水平、多科性、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外国语大学”的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

校团委书记朱鸣华老师用热情洋溢的讲话向研究生学术文化节开幕表示祝贺:过去十多年来,学术文化节取得了许多出色的成果,促进了研究生学术水平的提高和文化的交流,对推动研究生的学术水平、提升校园文化内涵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结合去年召开的第十六次团代会和第二十一次学代会,对当代青年的个人成长等问题提出了希望,同时指出研究生会要紧紧围绕校训精神、校“十二五”发展规划,以及校党委“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建设决策,继续开拓和探索更具前瞻性和富有创意的学术文化科研成果。

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会总会执行主席董梁以及我校研究生会副主席陈首杰作为学生代表发言。两位同学对本届学术文化节的开幕表示了热烈的祝贺,肯定了丰富多彩的科研创新和文化项目对提升研究生科研水平和繁荣校园文化起到的积极推动作用,并期待本届学术文化节再次促进新思想的迸发,继续推动兄弟院校之间的学术交流与研讨,成为一届百舸争流、百花齐放的学术盛会。

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副院长张和龙教授还为本次开幕式做了题为“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作为批评家的贝克特”的专题学术报告,由研究生部党总支书记韩殿秀主持。张教授幽默的谈吐和深入浅出的评述不时赢得在场同学热烈的掌声。报告中,张教授首先从贝克特的生平、代表作品,结合自己多年对贝克特研究的最新学术成果逐渐带领大家深入到作为批评家的贝克特的文艺批评思想。从表象论、荒诞论、形式论、语言论等几个方面出发,探讨其批评思想从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的嬗变,以及这一嬗变对理解其本人的文学创作所具有的重要启示意义。报告结束后同学们纷纷提问,其中不乏颇具想象力与争鸣性的问题, 得到了张教授的称赞,也引起了大家的广泛讨论,现场互动热烈,充分体现了我校研究生学术科研的兴趣和潜力,展示了上外学子良好的精神风貌。

据悉,本届“爱未来”上外研究生学术文化节以“格高志远、学贯中外,全面提升上外研究生素质”为宗旨,在接下来两个月时间里将举办学术论文大赛、系列学术报告、专题学术讨论、文体系列大赛、高雅艺术进校园等多项活动。(研究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