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以及中国主体意识的不断增强,构建中国特色外交理论、探讨中国的全球战略已成为学界关注的重点。在上外特聘兼职教授、上海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杨洁勉院长的倡导下,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与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中国特色外交理论与全球战略”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6月27日下午在上外虹口校区会议中心英伦厅隆重召开。
出席此次研讨会的专家包括杨洁勉教授、朱威烈教授、吴寄南教授、苏长和教授、武心波教授、仇华飞教授、刘军教授、钱皓教授等多位上海国际关系学界的著名学者,以及刘宏松、张春、周士新、牛海彬等中青年学者代表。
首先,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杨力教授致辞。他指出,随着中国和平发展实践的逐步成熟,中国国际关系学界的主体性与理论自觉日益增强。因而,这一研讨会的召开可以说恰逢其时。上海外国语大学正处在建设高水平、多科性、国际化的外国语大学的关键时期,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在政治学、国际关系等复合型学科建设上取得更大的突破性进展。因而,我校希望与其他高校、研究机构在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的联系能够得到进一步强化,共建服务于国家以及上海市发展建设规划的智力网络。最后,他代表学校预祝本次研讨会圆满成功。
上海外国语大学特聘教授杨洁勉院长致辞并做了主题发言,指出中国特色外交理论的建设正向系统化和整体化发展,但仍面临起步晚、基础薄、缺少系统梳理与整合、缺少相关教育的普及等不足和挑战。在此基础上,杨院长提出了未来20年中国特色外交理论的建设的三大重点:第一、建立与国家核心价值观相匹配的外交理论;第二、增加中国特色外交理论与国际主流外交理论的交汇点;第三、重视中国特色外交理论的实用性等等。
然后会议进入正式研讨。武心波教授主持了第一单元“中国特色外交理论”的研讨。围绕着这一主题,朱威烈教授作了题为《中国的和平发展与全球治理》的发言,复旦大学的苏长和教授做了题为《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的体制机制创新》的发言,上海国际关系研究院的吴寄南教授做了题为《提升中国对外软实力和话语体系的构建》,我校国关院的刘宏松副教授做了题为《主体意识、问题探究与中国特色外交理论的构建》的发言,上海国际关系研究院的张春副教授做了题为《建构中国特色外交理论的挑战与应对》;上海国际关系研究院的周士新博士作了题为《中国特色外交理论的科学发展》。
吴寄南教授主持了第二单元“国际战略”的研讨。同济大学的仇华飞教授做了题为《中国国际战略演变中的国家利益考量》的发言;我校国关院的钱皓教授做了题为《全球战略与思想库》的发言;华东师范大学刘军教授做了《是“全球战略”还是“欧亚战略”——反思中国大战略的研究》的发言;上海国际关系研究院的牛海彬博士做了题为《未来十年世界政治、安全趋势及我国的全球战略刍议》的发言。
杨洁勉教授在做最后总结发言时说,中国人民正在创造辉煌的中国外交,中国学者更应为此作出自己的理论贡献。他认为今天的这个会开了一个很好的头,主要讨论了三个问题:一,面对当前以及今后20年我们所面对的内外环境,中国外交如何看待中国的定位问题;二,中国特色外交理论的建设如何重视本体意识以及理论与实践的互动,确定理论研究的阶段性和针对性;三,中国有无全球战略?推出全球战略的时机是否已成熟?他说,大家能在热烈的氛围中围绕以上三个问题展开激烈的思想交锋和学理讨论,体现了上海国关界中青年学者们的实践自觉和学术责任感,是一次很成功的学术研讨。
历时四个小时的研讨热烈而精彩,与会学者的多元学术研究背景使本次研讨会的新观点与新思路不断涌现,可谓是上海国际关系学界思想上的一次碰撞和交流。
本校的部分科研人员和硕、博研究生等也参加了此次会议。(国关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 李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