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5-18日, “历史语境中的当代德语文学”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召开。来自国内重要高校从事德语文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和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教师与部分硕、博士研究生近70人与会。
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杨力教授致欢迎辞,热烈欢迎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并祝贺会议胜利召开;校科研处处长王有勇教授致辞,全面介绍了德语学科近年来的科研发展情况;德语系系主任卫茂平教授致辞,重点介绍了上外德语系现状与此次研讨会的缘起。
开幕式由上外德语系副主任谢建文教授主持。仪式结束后,会议以大会报告和分会场报告形式展开讨论。
参加研讨会的专家包括: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李昌珂教授和谷裕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任国强教授和德语系主任张意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吴晓樵教授、西安外国语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聂军教授、四川外语大学中外文化比较研究中心主任冯亚琳教授和德语系丰卫平教授、浙江大学副秘书长与外事处处长范捷平教授、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副院长兼德语系主任魏育青教授、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主任黄克琴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主任宋健飞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陈晓春教授和德语系副主任陈壮鹰教授与上海外国语大学学科办主任王志强教授等;青年学者包括:对外经贸大学姜丽副教授、清华大学张叶鸿副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安尼博士、武汉大学徐琼星副教授和包向飞副教授、南京大学李双志博士、南京师范大学齐快鸽博士、复旦大学刘炜副教授与胡丹博士、同济大学张克芸副教授和施显松博士与丁敏博士、浙江财经学院詹春花副教授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卢铭君副教授等;我系青年学者梁锡江副教授、杨劲副教授、陈虹嫣博士和李益博士等发言、王蔚副教授等与会。
德语系党总支书记费国强副教授和系办公室主任樊蒙老师,参加研讨会并为会议做出实质贡献。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毛小红与陈懋编辑与会。
研讨会围绕:1、历史与虚构;2、政治、意识形态与当代文学;3、城市生活与当代文学;4、神话与当代文学;5、历史语境中的文学文本等主题范畴展开讨论。
大会报告包括:文本编织中的历史记忆——托马斯·霍利曼的“四十朵玫瑰(范捷平);文学作为历史思考的新途径——德语当代文学中的记忆话语(冯亚琳);将神话思维变成了由衷的信仰——托马斯 • 曼作品中的神话意识演进(李昌珂);维尔纳·科夫勒长篇小说《写字台前》的现实批判与历史反思创作艺术(聂军);洞穴寓言与月映万川——耶利内克《死亡与少女》中的解构游戏(魏育青);论德国流亡文学研究中的政治化倾向问题(任国强);与狮共思——泽碧乐·勒维查乐夫与她的新作《布鲁门贝格》(吴晓樵);东德历史语境中的《义子》版(杨劲)等。
本次研讨会针对每个报告都展开了热烈而比较充分的讨论,而且特设“专家评价”这一环节,拣选讨论过程中形成的相关核心问题进行探讨。
专家们充分肯定会议主题,对会议成果深表赞赏,认为这是对我国德语当代文学研究成果一次非常恰切的检阅,并对上外德语系周致的会议安排与热情的接待表示诚挚的谢意。
研讨会最后由卫茂平教授总结。他呼应专家们的讨论意见,高度评价此次研讨会对推动我国德语当代文学研究的重要意义,且表示德语系适时将举办德语文学青年学者研讨会,以期让更多的青年才俊集中地展现自己的研究成果与才华。
此次研讨会得到了校科研处等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谨表谢意!(德语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