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上外附中实践基地签约仪式举行
发布时间: 2012-11-06 浏览次数: 62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教育教学,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高校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求,鼓励行业、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构建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上海市学位办于10月份开展了上海市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申报工作,我校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点申报的上外附中等两个市级实践基地顺利获批。

11月1日下午,“上海外国语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上外附中实践基地”签约仪式在上外附中隆重举行。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张艳莉院长、陈慧忠、郑振贤、葛起超三位副院长,上外附中赵均宁副校长、国际部朱玮雪主任、陈润副主任等出席了签约仪式。

签约仪式由陈慧忠教授主持。张艳莉院长和赵均宁副校长分别代表合作方致辞并在专业实践协议书上签字。

张艳莉院长在致辞中首先对附中在此次市级实践基地申报过程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并通报了此次实践基地申报的情况。随后,张院长向对方介绍了我校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点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强调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和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张院长说,希望通过在附中实践基地的锻炼,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可以不断丰富自己的教育理念,学会新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尤其是能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能了解来华中学国际学生的学习心理,懂得他们的情绪特点,同时又能准确把握教学节奏,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技巧,有较好的教学效果。张院长最后表示,希望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附中实践基地建设成为一个“示范基地”,最大程度地达到双赢、互惠。

赵均宁副校长在致辞中说,上外附中国际部自2000年创建以来,无论是办学规模,还是国际化合作,均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上外附中有能力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提供课堂观摩、助理教学、课外辅导等实践条件。赵校长说,上外附中还将为参加实践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配备“一对一”的实践指导教师,密切跟踪实践者备课、授课、作业批改、课外辅导等实践环节,并全程监测实践者授课效果及学生、同行的评价。赵校长表示,附中实践基地的建立,不但可以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提供一个实践的平台,同时也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促进附中国际部的教师与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的教师在教学、科研上的合作与交流。

签约仪式上,双方还就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的部分细节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并在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遴选、指导模式等问题上达成了一致意见。

上外附中实践基地的建立,不但可以帮助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更好地了解面向来华中学国际学生汉语教学的特色和重点,而且也可以帮助他们在面向来华中学国际学生的汉语教学工作中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其汉语教学与文化传播的实践能力。应该说,上外附中实践基地的建立,是我校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大背景下对接国家战略的实际行动,这一行动必将积极推动能胜任各层次汉语教学任务和中国文化推广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的培养。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汉语国际教育教研部仇鑫奕老师、朱建军老师,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教学秘书黄一苇老师,以及附中国际部的部分专职教师也一同出席了此次签约仪式。(国际文化交流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