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实施我校国际化办学战略,11月28日下午2点我校国际化教育领导小组召开工作会议,总结本学期国际化教育工作,并研讨下一阶段工作计划。领导小组组长曹德明校长、副组长冯庆华副校长出席会议并讲话。领导小组成员李基安、孙信伟、冯辉、汪小玲、黄萍、张红玲、张艳莉以及列席会议的赵美娟、张绍铎和王征等在会上做了交流发言。
对外合作交流处张红玲处长首先就日前统计的各院(系、部、所)学生赴境外交流学习项目情况作了介绍。统计显示,目前全校共有160个学生赴境外交流学习项目,主要分布在欧洲和东亚地区,北美和港澳台地区较少。本次统计还列举了各院(系、部、所)确定的境外战略合作伙伴学校,表明各单位对国际化教育战略及拓展国际交流的重视。张红玲还介绍了我校正在申报的两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国家留学基金委留学项目的进展情况。
教务处赵美娟副处长介绍了我校全英语课程的建设情况。她指出,在全英语课程建设项目立项和资助中,学校将对于国际化课程等辐射效应强的课程给予倾斜。经学校各有关部门努力和配合,今年学校为校际交流留学生共开设了19门全英语国际化课程。她同时指出,我校国际化课程建设还存在师资不足问题。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张艳莉院长首先介绍了今年国际化课程的实施情况。课程教学效果总体良好,对开拓更多校际交流项目有实质性推动作用。她同时建议,学校对于每学期开设的国际化课程应该提前规划,以便让国外校际交流学校的学生更早了解课程信息。她还就在松江校区就读的入系本科留学生的管理问题提出了建议。
人事处孙信伟处长介绍了师资队伍国际化的情况。他总结了目前学校推出的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项目、国家留学基金委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项目和“211”三期建设的五个队伍建设项目,并对正在计划的非语言类教师和行政人员暑期培训项目做了说明。
研究生部主任汪小玲在发言中,介绍了研究生部本学期开始实施的国际化教育相关规定。她感谢各职能部门和学科点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并对接下来如何进一步增强师生参与国际化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出了建议。
交流发言结束后,领导小组审议了国际化教育相关条例,并对设立“上外学生国际交流基金”和外国专家待遇调整方案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达成了一致意见。
最后,曹德明校长讲话。他认为,今年以来各方面数据都显示我校国际化教育工作成效显著,国际化课程、国际合作项目、学生留学项目等数量有明显增加,国际化教育管理规范不断完善,各部门和院系及学科点都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他指出,国际化办学是校党委提出的三个“核心竞争力”之一,是我校实现国际化、高水平、特色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由之路和重要抓手。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对国际化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要对本单位国际化办学战略和途径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思考和规划。
在谈到下一阶段我校国际化教育工作时,曹校长指出,各院系在规划外国专家聘请时,要更多聘请高水平的专业类外国专家,同时积极申报国家外专局的相关项目,以得到更多的经费支持。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社会影响力大,应加大力度进行设计和申报。国家留学基金委提供的各类出国留学奖学金项目可以为我校师生走出去提供良好的经费支持,相关部门必须认真研究项目申报要求,力争获得更多的名额。针对我校国际化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曹校长指出,国际化课程建设应该逐步走向模块化,应该通过顶层设计,列出各个模块的课程,采取招投标的形式,在校内外招聘教师。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国际化教育的能力,公派出国进修的教师都应带回一、两门国际化课程。研究生培养国际化工作稳步推进,但在国际合作培养模式上还有待进一步拓展和创新。
根据曹德明校长和冯庆华副校长的要求,本学期结束前国际化教育办公室将组织召开一次全校范围内的国际化教育工作交流会,进一步推进和落实各项计划和战略。(国际化教育办公室 对外合作交流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