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公布2012-2013年上海市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实施项目(第一批)的通知》(沪学位办[2012]13号),我校共有三个项目入选该批次的创新计划项目,分别为郭可教授、姜智彬教授领衔的“新闻传播学学位点建设与人才培养探索”,柴明熲教授领衔的“上海市专业翻译人才培养现状和MTI培养模式探索”和冯庆华教授、胡礼忠教授领衔的“多语种外交外事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平台”项目。
2012-2013年上海市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实施项目(第一批)共涉及六大类项目,分别是:学位点引导布局与建设培育、学位点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交叉学科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公共服务平台(专门针对各类创新计划项目的信息管理平台)、上海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上海地方高校大文科研究生学术新人培育计划。较之往年,该批次创新计划项目种类更加丰富,项目投入力度加大,特别是在项目经费的预算和使用上更为严格规范,不仅经费预算需提交市财政专项经费评审中心审查,经费的后续下拨额度也将直接挂钩由审计局参与的项目绩效考核情况。
“新闻传播学学位点建设与人才培养探索”项目属上海市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中“学位点引导布局与建设培育”类项目,建设周期为5年。我校该项目将主动对接上海市的国际化发展,在上海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与世界的联系愈加紧密的背景下,依托该项目为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发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熟悉新闻传播规律的高端国际新闻传播人才。
“上海市专业翻译人才培养现状和MTI培养模式探索”项目属上海市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中“学位点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类项目,建设周期为1年。我校该项目旨在更好地致力于专业翻译人才的培养,协助教育主管部门做好政策规划,更好地服务于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响应国家“走出去”战略。该项目将对上海市专业翻译人才需求和培养现状进行细致调研和分析,以我校作为上海市和全国翻译硕士(MTI)综合改革试点单位的工作开展为抓手,联合上海市各相关院校,共同探索MTI培养模式。同时,借鉴国际组织、专业协会和国际院校经验和标准,探索符合中国专业翻译教育规律、满足国家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翻译人才培养模式。
“多语种外交外事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平台”项目属上海市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中“交叉学科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平台”类项目,建设周期为5年。我校该项目将以政治学一级学科为主导学科,发挥我校多语种和国际区域问题研究特色,同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和应用经济学等相关一级学科相互交叉,旨在博士研究生教育层面上培养具备重大国际问题研究及外交斡旋和外事处理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同时为我校外语高层次人才培养探索一条新路径。
为了贯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方针,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要求,2003 年始,教育部开始着手制定实施 “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并将其列入《2003--2007 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近十年来,在教育部党组的领导下,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根据《2003--2007 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要求,认真调研,充分论证,精心组织,突出实效,不断推进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强化研究生教育创新意识,营造研究生教育的创新环境,深化研究生教育机制改革,探索新时期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成长规律,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为了促进拔尖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2005年起,上海市学位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根据教育部的整体部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分步实施、有效推进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并逐年加大对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投入力度,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的评选、研究生创新中心的建设、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研究生暑期学校的开设、研究生学术论坛的举办、学位点引导布局与建设培育、交叉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等项目的实施,已经并正在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我校各类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获得批准实施是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工作的新突破,其进一步推进必将为提升我校研究生教育质量打下坚实基础。为有效推进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的实施,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其重要性和战略意义的认识。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尽管是通过一些具体的研究生教育项目实施的,但其重大意义远非那些具体的项目可以说明。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不仅仅是一组有关研究生教育的项目,而是有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国家战略的一部分。继续推进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我们必须进一步树立正确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观,把保障和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作为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核心目标。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不仅指学位论文的质量,更是指人的发展的质量。因此,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继续实施,应该密切关注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的发展需求,把促进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关键性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作为项目活动的直接目的。继续推进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强对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信息管理,包括与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有关的一切政策文本、活动、数据、案例、标识、网站、出版物、媒体评论等等,完善和高效的信息管理既有助于推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顺利实施,也有助于客观、准确和全面地评价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实施效益。目前,我校研究生部培养办正会同各项目单位,严格按照上海市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实施要求,积极推进2012-2013年上海市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各类项目的建设启动工作。作为项目的联络和组织单位,研究生部将认真落实《上海市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沪教委高[2011]68号)规定,做好监管、指导和服务工作,提高经费使用效率,确保项目实施取得实效。(研究生部)
附:
上海市学位委员会文件
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公布2012-2013年
上海市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实施项目(第一批)的通知
各有关高等学校:
根据《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做好2012-2013年上海市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沪学位办〔2012〕8号)的要求,结合上海市财政局有关财政专项资金评审要求,按照“公平公正、突出创新、坚持标准、宁缺毋滥”的原则,我办组织专家对各校申报材料进行了认真审核,现将我办同意各校开展的2012-2013年上海市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实施项目(第一批)予以公布(详见附件)。
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是探索和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大举措。各校要严格按照上海市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实施和经费使用的有关规定,精心筹备,认真实施,提高经费使用效率,确保项目实施取得实效。其中部分未获财政专项经费支持的学位点引导布局与建设培育项目,由相关高校统筹校内资源,推进项目建设。
各校要对项目的实施及时进行总结,并按照有关要求积极主动地向相应公共平台承担单位报送项目实施材料。我办将对项目实施成效和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与绩效评估。
附件:2012-2013年上海市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实施项目(第一批)名单
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办公室
2012年10月19日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办公室 | 2012年10月26日印发 | |
(共印40份)
附件
2012-2013年上海市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
实施项目(第一批)名单
高校 | 项目类别 | 项目名称 |
复旦大学 | 学位点建设培养 | 儿科学学位点建设与人才培养 |
公共服务平台 | 上海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项目服务平台 |
交叉学科人才培养 | 生物医学交叉学科研究生拔尖人才培养项目 |
上海交通大学 | 学位点建设培养 | 航空航天系统工程 |
园艺学重点学科培育与建设 |
卓越设计学人才培养新模式和新路径:设计学硕士点建设 |
探索模式 | 基于上海设计创意产业发展的设计学学科建设研究 |
经管类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 |
公共服务平台 | 学位点引导布局与建设培育项目服务平台 |
交叉学科人才培养 | 医-工(理)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创新平台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 学位点建设培养 | 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学位点建设 |
培养机制改革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
交叉学科人才培养 | 疾病神经生物学基础-临床交叉学科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平台 |
同济大学 | 学位点建设培养 | 全科医学硕士点建设 |
培养卓越口腔医学人才的博士点建设 |
可持续设计创新硕士点建设 |
探索模式 | 土木工程学科人才培养现状与拔尖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
交叉学科人才培养 | 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交叉学科平台建设 |
华东师范大学 | 学位点建设培养 | 保持传统特色,拓宽大气科学研究领域 |
统计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改革 |
探索模式 | 上海城市科学的人才培养现状与前瞻分析 |
社会学学科人才培养现状调研与前瞻分析 |
公共服务平台 | 上海市研究生暑期学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
上海市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公共服务平台 |
交叉学科人才培养 | 心理学与神经生物学的交叉学科博士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
华东理工大学 | 公共服务平台 | 上海地方高校大文科研究生学术新人培育计划平台建设 |
交叉学科人才培养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平台 |
上海外国语大学 | 学位点建设培养 | 新闻传播学学位点建设与人才培养探索 |
探索模式 | 上海市专业翻译人才培养现状和MTI培养模式探索 |
交叉学科人才培养 | 多语种外交外事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平台 |
东华大学 | 学位点建设培养 | 以时尚创意产业为引领的设计学建设 |
探索模式 | 大纺织学科人才培养现状调研与前瞻分析报告 |
交叉学科人才培养 | 等离子体能源材料与工程 |
上海财经大学 | 学位点建设培养 | 统计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培育 |
农林经济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培育 |
交叉学科人才培养 | 经济学理论与应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平台 |
上海大学 | 学位点建设培养 | 图情档学科学位点建设与培育 |
大文科培育计划 | 学生名单见分校下达附件 |
公共服务平台 | 上海市研究生学术论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
交叉学科人才培养 | 材料与化学、物理前沿交叉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建设 |
全球问题研究交叉学科博士生培养平台 |
信息与生命前沿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平台建设 |
都市社会管理 |
上海理工大学 | 学位点建设培养 | 仪器科学与技术(先进制造在线检测)一级博士点建设 |
设计学(与技术创新一体化的创意设计)一级硕士点建设 |
探索模式 | 研究生资助体系研究 |
公共管理学科人才培养现状调研与前瞻分析 |
大文科培育计划 | 学生名单见分校下达附件 |
交叉学科人才培养 | 高效清洁利用能源装备制造 |
光电信息检测与控制 |
系统管理与系统分析 |
营养与食品安全——食品生物系统工程 |
上海海事大学 | 培养机制改革 | 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
探索模式 | 支撑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学科群人才培养现状调研与前瞻分析 |
大文科培育计划 | 学生名单见分校下达附件 |
交叉学科人才培养 | 航运金融博士生创新人才培养平台 |
航运管理与法律博士生创新人才培养平台 |
船舶节能减排博士生创新人才培养平台 |
上海海洋大学 | 大文科培育计划 | 学生名单见分校下达附件 |
公共服务平台 | 研究生导师、管理人员培训、经验交流平台建设项目 |
交叉学科人才培养 | 近海生物资源与环境 |
融合海洋食品科学的海洋生物药物研究平台 |
远洋渔业遥感与GIS技术 |
上海中医药大学 | 学位点建设培养 | 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学位点建设 |
培养机制改革 | 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博士) |
大文科培育计划 | 学生名单见分校下达附件 |
交叉学科人才培养 | 中医学-药学交叉学科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平台 |
中药学-中医学-生物学交叉学科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平台 |
上海师范大学 | 学位点建设培养 | 中国史学科建设 |
培养机制改革 | 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的综合改革与实践 |
大文科培育计划 | 学生名单见分校下达附件 |
交叉学科人才培养 | “情感教育心理学”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
“环境污染协同处理”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基础研究”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 |
华东政法大学 | 学位点建设培养 | 公安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布局与培育建设 |
大文科培育计划 | 学生名单见分校下达附件 |
交叉学科人才培养 | 世界法律文明的互动与变迁 |
经济法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
上海体育学院 | 学位点建设培养 | 对接需求、协同创新能力培养计划 |
传播学学位点建设 |
医学技术学位点建设 |
培养机制改革 | 上海体育学院博士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
大文科培育计划 | 学生名单见分校下达附件 |
交叉学科人才培养 | 体育管理博士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平台 |
媒介融合背景下全媒体型体育新闻人才培养 |
上海音乐学院 | 培养机制改革 | 艺术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
交叉学科人才培养 | 多元文化和混合媒介舞台艺术创作拔尖人才培养平台 |
艺术学视角下的音乐与戏剧理论研究拔尖人才培养平台 |
大文科培育计划 | 学生名单见分校下达附件 |
上海戏剧学院 | 培养机制改革 | 研究生培养机制初探——以上海戏剧学院为例 |
交叉学科人才培养 | 人类表演学的中国学派 |
戏剧导演与舞台美术设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新方法 |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 大文科培育计划 | 学生名单见分校下达附件 |
交叉学科人才培养 | 世界贸易组织硕士层次人才培养项目 |
上海电力学院 | 探索模式 | 面向智能电网的高层次电力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 |
学位点建设培育 |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位点建设 |
物理学学位点建设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大文科培育计划 | 学生名单见分校下达附件 |
交叉学科人才培养 | 纺织材料改性与功能化交叉学科研究生拔尖人才培养平台 |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 学位点建设培养 | 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点建设培育 |
生态学学位点建设 |
探索模式 | 应用型高校机械工程学科人才培养现状调研与前瞻分析 |
交叉学科人才培养 | 生态学及相关一级学科交叉培养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的探索 |
上海电机学院 | 探索模式 | 基于新能源产业特殊需求的材料工程(大锻件件制造技术)人才需求调研及系统化培养方案研究案研究 |
第二军医大学 | 交叉学科人才培养 | 临床遗传学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建设 |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 探索模式 | 教育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应具备的能力标准和测试体系”研究 |
上海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年度发展报告 |
公共服务平台 | 学位点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服务平台项目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创新课题研究项目平台 |
总计 |
注:学位点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项目简称为:探索模式
上海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项目简称为:培养机制改革
学位点引导布局与建设培育项目简称为:学位点建设培育
上海地方高校大文科研究生学术新人培育计划项目简称为:大文科培育计划
上海市交叉学科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平台项目简称为:交叉学科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