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守学术规范治学先立身 掌握研究方法创新做学问
2013年10月11日下午,上海外国语大学一级学术骨干、博士生导师蔡伟良教授应邀来到松江校区图文西厅,为2013级研究生带来一场题为《学术规范与学术研究方法》的讲座。蔡伟良教授从学术研究与修身做人的关系出发,并结合自身多年的治学经验与感悟,向同学们讲述了学术规范的重要性以及学术研究的具体方法,使广大研究生同学收获颇丰。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身为学界精英,蔡教授颇有大家风范。讲座伊始,蔡教授就特别强调了学术规范中自律的重要性。他认为,相对于学术规范中的他律而言,研究者本人的自律更为关键,在其看来,学术规范中的自律,就是能够自觉做到对学术的敬畏,保证在任何时候都不踩踏学术规范的底线。
而个人修养之于学术自律又有其重要意义,蔡教授认为道德与人品是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关键因素。通过援引众多名家对于道德重要性的精辟见解,蔡教授敦促同学们,一定要正直为先,学做真人。这一席话,让在座的同学受益匪浅,明白了无论是做学问还是做事,都应把“做人”放在首要位置。
培养问题意识,发扬创新精神
回顾自己多年从事学术研究的经历,蔡教授着重强调了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他认为,研究生与本科生的主要不同之处就在于,前者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学术研究的实质也就是利用所学到的知识,采取恰当的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因此,学术研究者首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即具备批评的才能。另外,学术研究的目的在于创新,这就要求我们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能够提出新的想法,而要做到这一点,研究者应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即不人云亦云,而选择另辟蹊径。
当谈到自己多年治学的体会时,蔡教授向在场的同学们传授了三点经验:首先,不要忽略翻译的重要性,蔡教授认为,作为人文科学领域的学者,在对不同的文化进行涉猎的过程中,通过翻译可以让研究者自觉地引发对各种文化现象的兴趣,从而为进一步扩大学术视野做好准备;其次,蔡教授援引梁启超的话,做学问务必要乐在其中,“敬业和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鼓励大家在敬畏学术的同时,培养做学术的乐趣,享受做学术的快乐;最后,要通过阅读不断夯实自己的知识结构,他将阅读分为精读与泛读、有目的的阅读与无目的的阅读,蔡教授勉励大家在阅读的过程中一定要勤做笔记,多动笔头,学会写读后感,不断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方能达到“读破万卷书,走笔如神助”的境界。
选题设计和论文撰写
一番别开生面的经验之谈过后,蔡教授系统具体地为大家讲解了论文撰写的相关步骤。首先,蔡教授结合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希望大家在论文撰写前期与导师加强沟通,了解自己所学专业领域内的热点、难点与亮点,并通过互动勇敢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希望大家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能够尽情享受这种思想碰撞所产生的愉悦与成就感。
在论文撰写方面,蔡教授将其拆分为六个步骤,即兴趣点的形成——选题方向初定——资料准备——确定题目与罗列大纲——撰写初稿——定稿。其中,蔡教授特别强调了资料准备与大纲罗列的重要性。他形象地将资料比做食材,认为如果没有“食材”,研究者的想法再好,也不一定能做出“美食”,因此,他希望大家一定要做好资料收集工作。在大纲罗列方面,他认为在细化论文纲目的同时,应该突出论文的创新点,从而体现文章的价值。
讲座最后,蔡教授还热情回答了台下同学们的提问,就学术风气建设与专业领域研究的方法向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两个小时的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通过此次讲座,研究生同学们了解了学术规范与学术研究方法的内涵,在学术生涯开始之初,能够对未来的学术道路有更明确的规划,对于学术论文的写作,也有了更为明晰和系统性的了解。
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部历来重视加强研究生群体的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相关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会积极响应市科协的相关号召,紧紧围绕学风建设,开设一系列讲座、沙龙和研讨,从而全面推进宣讲教育工作的展开,力争保持良好的学术风气,带动优秀人才的培养,为社会的进步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