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五缘文化与中华民族复兴”研讨会在我校成功召开
发布时间: 2015-03-09 浏览次数: 93


20141121日,由上海市归国华侨联合会、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市华侨历史学会、上海五缘文化研究所主办,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学研究所协办的“第二届五缘文化与中华民族复兴研讨会”在我校虹口校区第二报告厅召开,来自中国侨联、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会领导、市侨联领导、上海市各区(县)、各高校侨联领导,北京、台湾、福建、湖北、江西等地五缘文化及华侨历史研究专家学者以及上海五缘文化研究所专家、上海市华侨历史学会理事会成员、本市各有关高校的专家学者、上海外国语大学师生等约8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会期一天。

研讨会的开幕式由上海市侨联副主席、上海市华侨历史学会会长张癸主持。会议首先宣读了来自美国美华艺术学会会长林中明先生、美国五缘文化协会理事长吴琦幸教授为本次大会发来的贺函。

中国侨联副主席、上海市侨联主席沈敏、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副书记王静教授、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所长张春旺、上海五缘文化研究所所长林其锬、福建省五缘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林其华、南京中山陵园管理局副局长许国庆、福建省闽江学院副校长赵麟斌教授等分别致辞。

王静副书记对市侨联在上外举办这样一个高规格的学术研讨会表示深感荣幸,并代表上海外国语大学对各位领导和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她说,中国在崛起,为了向世界更好地介绍中国,认识中国,我们必须很好地了解中国,深刻地认识中国。五缘文化理论在这方面开了一个很好的头。这一理论无论对过去的三十年改革开放,还是对中国崛起走向世界、迎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很强的理论上的解释力。她还向来宾介绍了上外的中国学项目,她说“我们上外在政治学一级学科下自设了全国第一个中国学二级学科博士点,同时还设立了全英语的中国学硕士项目,并于今年9月迎来了首届留学生入学。我们的初衷是想通过中国学的教学体系和学科体系建设,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中国,借助于大学的教学科研平台去探索和打造一个我们自己的话语体系,为形成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添砖加瓦。我想,在这方面中国学与五缘文化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从学科归属上看,五缘文化理应在中国学的学科体系里占有重要的位置。”

上海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夏禹龙和台湾慈济大学宗教与文化研究所所长林安梧分别做了题为《对五缘文化的学理性探讨》、《中国文化的永生奥秘:五缘文化与“孝、悌、慈”》的主旨发言。

本次研讨会以“五缘文化与华侨华人社会凝聚力”为主题,分五个小专题开展讨论。在“五缘文化的理论与实践”专题讨论中,上海五缘文化研究所所长林其锬就五缘文化中的若干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福建闽江学院副校长赵麟斌对海上丝绸之路与五缘文化相结合的可行性做了分析。上海市华侨历史学会教授陈昌福指出五缘文化在指导上海侨务工作中有很强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教授罗义俊强调不能只讲缘而不讲法,要在认识到法理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的基础上去思考五缘文化。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施炎平认为中国人看重缘是社会既成事实。缘是中国人的内在情感性和心性基础。五缘文化应在这一点上展开。五缘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现代衍生。

在“五缘文化与都市侨乡建设”专题讨论中,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调研员李科达指出在美国的华人有一个精神寄托的问题。孤独感强烈,难以融入当地社会。原因在与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的不同所造成的。五缘文化提出了理论的框架,是有意义的。移民需要有精神寄托,所以需要有五缘文化给予其寄托。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教授夏咸淳认为上海不只有1840年以后的海派文化,而是自古就有很多优秀的文化遗产。要找到上海的文化的根基,要用五缘文化来发掘,在文化建设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湖北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副院长陈志平认为五缘文化记载了中国文化的基因密码。在现实生活中,要主动得从理论联系实际。上海钦赐仰殿道观的沈岚指出神缘文化提供了一种商业价值观,对商品经济的发展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在“五缘文化与世界华人社会”专题讨论中,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施忠连提出世界华人经济上的成功主要是通过中国大陆的经济实力、世界华人移民、世界华人资本,这三个要素。五缘文化可以通过世界华人网络可以将这三个要素整合起来。福建社会科学院华侨研究所教授认为重视构建社会关系网络,这是海外华侨区别于英、法等欧洲侨民的一个不同之处,也是海外华侨社会中一种比较独特的现象。华侨关系网络是一种资源,是非常实用的社会资本。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郑土有指出五缘、民俗的背后包含了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在强调核心价值观点的建设中五缘文化与民俗可以发挥它的作用。

在“五缘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专题讨论中,上海戏剧学院教授舒志超强调要找到社区建设的文化根源,要在社区介绍五缘文化,因为社区建设本身就是五缘文化的反应。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学研究所所长武心波教授以其2010提出的“社会软实力”概念为视角,指出五缘文化理论是一门土生土长的关于中国的学问,对社会治理的创新和社会软实力的打造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认为要跳出西方话语体系,重新认识“社会”。无论是从“社会的构成单位”、“社会结构”还是“社会治理的路径依赖”东西方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为此开展社会治理创新要以“关系”为路径依赖,注意处理好几大关系。上外国际政治专业蒋旭栋博士认为五缘文化是介于“家本位”与中国认同之间的中层理论。五缘文化是中国认同与“家”之间的纽带与桥梁。不仅可以用于海峡两岸,也可以对新疆的暴恐问题做出柔性的回应。福建师范大学许晶博士认为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相对。五缘文化是对“缘分(分开)”文化的绝佳回击。五缘文化唤起了对现代功利主义的反思。

在“五缘文化与民族精神和心理”专题讨论中,复旦大学徐培华以“筷子”为例。筷子上方下圆,预示着天圆地方。筷子代表了阴阳。筷子上显示中庸。用筷子既不能太用力,也不能太轻,只有用力正好才能夹起东西。西方人用刀叉,所以不能体会中庸,更没有中庸的概念。缘是对天地的认识,是感恩,是敬畏。南京政治学院心理学系主任蒋杰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五缘文化。指出五缘文化的认同心理和中国民族的归宿感密切相关,可以增强亲缘关系的认定,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助推大国心态的助推功能、心理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之间的吸引力。

本次学术研讨会主题鲜明,视角多元,观点新颖,讨论热烈,显示了五缘文化理论对中华民族复兴这一伟大的历史实践和进程具有学理上较强的解释力与广泛的实际应用性。

最后,上海华侨历史学会会长张癸、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学研究所所长武心波教授、上海五缘文化研究所所长林其锬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我校统战部部长刘蓉蓉则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宣布大会圆满结束。

会后,姜锋书记亲切会见了上海市华侨历史学会会长张癸、著名学者林其锬教授以及本市与外省市的部分专家学者。(文/蒋旭栋)